为深入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,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提升乡村整体形象,我镇积极聚焦农房风貌提升,通过打造 “样板间”、实施奖补政策、强化管理等举措,推动农房风貌实现有序提升。
一、打造农房风貌 “样板间”,为乡村风貌提升“立标杆”。一直以来,农房风貌提升是困扰镇政府的难题之一,村民建设预算和个人审美的差异,导致村内建筑外立面参差不齐,风格各异,直接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。自开展“百千万工程”以来,龙坪镇政府以典型村培育建设为契机,将村民意愿和风貌指引文件相结合,对典型部分房屋进行外立面提升,打造了一批农房建设的“样板间”。这些 “样板间” 保留了民居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,具有额外花费少,民居特色明显等特点。“样板间” 的建成,让村民直观感受到农房改造后的魅力,激发他们参与改造的热情,为全面推进农房风貌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。
二、强化农房建设监督管理,为实现村貌逐步提升“稳保障”。为促进农房风貌协调合理,镇政府组建工作小组,紧密结合宅基地审批工作,对农房风貌进行监督管理。一是严格把控新建农房的规划审批,确保新建房屋在选址、风格、色彩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;二是定期开展宅基地建设抽查,及时纠正房屋外立面在建设工程中不按图施工问题;三是做实房屋验收工作,对外立面与审批要求不符的,严肃要求建设者进行整改,确保“图实一致”。2024年以来,我镇有关部门共完成20间新建房屋验收,其中发现1处宅基地外立面与设计图不一致,现已督促其进行整改。通过有效的管理,乡村的整体风貌更加协调统一,既保留了乡村的独特韵味,又展现出新时代农村的崭新风貌。
三、因地制宜推进工程治理,为解决难点问题“辟蹊径”。村庄整体风貌提升不能完全靠新建和拆旧,还要带动村民积极参与,将不愿拆、不想拆的老旧房屋进行修缮。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,消除房屋隐患,在松柏村,镇政府推行“政府补贴、村民出资”的资金筹措方式,由镇政府支持70%,集村民出资30%,开展整村农房外立面风貌提升;在青石村,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施工方和屋主进行商议,利用拆旧和清表的费用作为奖补资金,对于自愿按照规划要求对自家农房进行修缮的村民,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物资支持。这些举措激发了村民的主动性,目前松柏村已有50余间房屋完成了农房风貌提升;青石村已有2户村民行动起来,对原有老旧祠堂进行修缮,此举不仅消除了村内的安全隐患,还激发村民的参与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积极性,为农房风貌提升提供了新思路。
在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引领下,我镇农房风貌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。未来,我镇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,持续优化各项举措,让乡村的每一处农房都成为乡村振兴画卷中的亮丽风景。